蜿蜒出一條看不見的河:文創與「河邊生活」




工藝中心  臺灣工藝季刊
2012年七月號
 
蜿蜒出一條看不見的河:文創與「河邊生活」
圖說:店主人陳明輝與店內得意推薦,臺灣黑熊與白熊,可互組變成熊貓,夠妙吧。

暨文創法通過與幾項文建會重要的政策計畫公布之後,以文化所形成的巨大力量,已經被政府正式的高度標舉,並作為重要培植的新興產業之一,其實,民間許多有志人士早已走在政策之前,這些單打獨鬥的藝文工作者,一路走來,除了艱辛之外,擁有最多的,就是對藝文的熱情與理想,本期專訪的工藝小店「河邊生活」,就是一間非常獨特又令人充滿信心的存在。

 台北市大安區一帶由於具有濃厚文教風氣的地域性質,一直都是書籍、骨董珍玩、潮流店鋪、生活雜貨、異國美食等小店主人最鍾情的區域,不久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師大商圈事件,正反映了台灣人民走向品味生活與大眾夜市觀光的兩大重要需求,嗅到此一潮流發展的店家,在近一兩年中,迅速地在此區以倍數成長,也使得師大商圈面臨了原有純樸風情,與商業發展的兩難問題。由此事件可以得知文化力量的蘊積,與過度商業化的拿捏,是不容易的。而河邊生活所在的這條文化河流的變化,也給了河邊生活經營理念一些核心反饋。

 河邊生活的店址在潮州街,與師大商圈及永康商圈並鄰,它恰好位在中點。其實2009年一開始創店的時候,是在溫州街,不過因為面積實在太小,所以近來才搬到現址,約莫10坪的空間,屬於袖珍型的工藝小店,即便展示區域已經滿布了工藝品,但是店主人陳明輝,仍堅持要有座位區。迷你的八席座位,是為了愛好的工藝朋友們,來到店內可以有交流駐足的地方,而店主人還精選了霧社產的咖啡,以及少量精質生產的各式花草茶,提供給來客品茗,「因為客人極力要求,所以我們最近還新增了下午茶點心喔,有非常美味的蛋糕與三明治可以選擇。」很古意的店主人這麼說。

 陳明輝還幽默地表示:「想來店裡的話,也可以換個說法:『找到神就找到我們』」。會這麼說是因為河邊生活緊鄰著有大大招牌的教會,所以有這麼個別出心裁的介紹詞。但事實上,河邊生活的門面,有著顯眼的古厝式的木作民居門框,這是店主人在宜蘭舊木料廠中,反覆搜尋而來的,原先被廢棄在路邊,搬到台北後,陳明輝還請來木工師傅,費了番勁才讓這個有味道的大門重新活了起來。這座巨大又別具風情的入口,讓特別尋來的客人一定不會找不到,進入門扉,左右兩側都擺滿了工藝家們精心製作的工藝產品,仔細瞧瞧,真是目不暇給,陳明輝表示,店裡有十多種類的工藝品,品項則有一千多項,所以要把小店看仔細,還真要花上一個下午的時間,與店主人聊聊才知道這些美麗工藝品背後的故事。

 採訪當日,座位區有一位小姐,獨自一人,靜靜地在角落品嘗飲品與午茶蛋糕,偶爾漫步到書架前換本書閱讀,足足待了一下午,她離去後,向店主人問起,才知道她是初次到訪的客人,河邊生活的神奇魔力之大,足令首訪的客人一坐就是半天也不捨離去。

 與店主人陳明輝聊到創店的經過,才發現他其實擁有一手深藏不露的好功夫,一般經營特色小店,最擔心的就是空憑熱情,卻無實際精算的能力,而最後黯然收場。不過一路可說是正科班出身的陳明輝,由政大廣電系、交大社會文化研究所一路訓練下來,他有著堅強的文化環境觀察與產業經濟概念。而對於專業知識追求的使命感,同時配合經營小店的切身需要,目前他正在進修政大的科技與創新管理研究所博士班,而他的所學,也在河邊生活裡,每日實踐。

 當初碩士修畢後,陳明輝先到國藝會工作,工作內容就是馬不停蹄地進行一個個的研究案、計畫案,包括「社區工藝扶植計畫」等等。在緊鑼密鼓的案子執行之下,陳明輝以極大的強度在全台行動著,接觸一位位的工藝師傅。因為他的計畫案就是專門協助工藝家拓展自己作品的行銷通路、品牌塑造;或是以協助社區以工藝為途徑來進行社造工作,所以在反覆接觸工藝家、居民及相關人士之中,陳明輝發現到每一個執行案都非常特殊,需要的執行方式是南轅北轍,突顯了工藝產品異質性極高的特色,也呈現了藝文工作的難度。

 陳明輝在國藝會的工作除了執行計畫案,也需要為國藝會的推動工作撰寫政策說帖,若是沒有硬底子功夫,是無法順利勝任的。所以陳明輝在這段期間對於文創產業的掌握,已經相當有程度,而在與工藝家們互動的過程中,他漸漸明瞭到工藝家的實際需求,但是政府單位礙於法令或限制,不一定有辦法能協助解決這些問題。當陳明輝與這些工藝家長久相處,可說是已變成朋友之後,想為這個圈子做點事的念頭愈來愈揮之不去,於是,河邊生活就這樣誕生了。


因此,河邊生活的經營,並非只有衝動與傻勁,陳明輝為營運策略其實下了許多功夫,在這些功夫之外,勇氣當然也是一項必備的條件。好奇地向他問起創業成本,陳明輝笑說:「我當初有設定以20萬作創業基礎,如果這些錢燒完的話,就收手了」,不過他隨即表示,如果真的想做點事的話,上天是會幫助人的,有心的人,缺的永遠不會是「錢」。每每就當他發現可能就要撐不過這個月的時候,就會突然有個案子可以接,或是有展覽活動可以執行,所以陳明輝表示,真的很神奇,他也很感謝,因此每回有機會來到,都一定督促自己絕對要做到最好。

 在河邊生活除了能看到工藝家們的作品之外,陳明輝還希望能夠把店裡集當成一個集散地,延伸出更多的可能性,集結出文創產業的每一個試探,由於他對每一位工藝家都是以赤誠相待,是故這些工藝家對河邊生活的支持與信任,也會更強,使陳明輝對於河邊生活的許多想像與期待,能夠一步步慢慢實現。「我覺得我們就像傳統木作裡的『榫』的角色,把許多的環節串連起來,帶給工藝產業更多的可能性」,陳明輝這麼說。

 陳明輝在國藝會裡執行的計畫案,照例都會出版一本成果集,當他拿出這本《物產》細細解釋時,可以感受到除了在文字的營造下,圖片與版型的安排更是計較再三,目的就是希望成果集的樣態,可以跳脫一般政府出版品的公式感。細觀成品,可以確定陳明輝確實是成功了,有計畫的留白與版型位置,加上底圖的鋪陳設計呼應出工藝「手感」的味道,整本書儼然成為了陳明輝為自身美學觀把關的平面表現。

每個層面都悉心要求,一如河邊生活裡所有看得到的工藝作品,除了獨一無二,更是蘊含了無盡的工藝家寄託情感。崙背燒的精采陶杯作品、三和瓦窯的設計感滿點瓦製品、極難見到的紙纖工藝作品、守靜堂吳仲宗的觀音作品、野桐工坊的傳統泰雅族織品、黃麗淑的漆器作品、幾乎不可得的純天然臺灣製樟腦香茅等精油等等,都是在這微型小店可以看到的工藝品,其中知名度最高的,當屬木趣設計的台灣十二生肖木作工仔,陳明輝表示,這條系列作品線需要十二年才能完成,可以當成對臺灣工藝產業在消費者端的實驗性觀察。

 木趣的作品,集結了台中所有木作代工廠,將各有的獨家技術,一一演繹在工藝品中,因此呈現在欣賞者眼中的,並非只是單一化的個體。它其實表現了台灣木工藝的整體形象,與能整合者可為產業帶來的無限可能。一隻石虎需要七間廠商的技術才能完成,而設計師與木作工藝師的在其中的磨合過程,就更不在話下。另外,這些生肖公仔的關節,其實擁有著世界專利的技術!設計師為了因應台灣潮濕的天氣,總使關節的磁鐵氧化脫落,所以發明出了「隱形磁鐵」的技法,這些絕對是國人不容小覷的文創能量軟實力。


陳明輝表示河邊生活的型態與模式都尚未成定型,但是他對於未來依舊充滿信心,因為憑藉著工藝家們的不凡技藝,他相信自己絕對能為工藝作品摸索出一條精采的道路。未來還計畫在台中及高雄展店的店主人,還透露若河邊生活到了不同的城市,因應全球在地化的趨勢,屆時店名可是會再另取一個新名,他期待台中店可以善用開闊的空間,讓工藝作品表現出更加動人精采的一面,群聚出另一番令人驚艷的社群新生態。


圖說:藝術家以自己的太太為靈感的創作。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圖說:充滿人文味的河邊生活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圖說:座落在潮州街上的河邊生活店門入口

留言